收藏
专题课工程质量纠纷案件的代理策略
扫码登录学习

可以继续在手机上浏览学习

平 台 价 : ¥299 399元
上线时间 : 2025年5月
课程时长 : 7小时22分钟
特色服务 : 1年学习期 | 案例解析 | 310页课件
开通 建筑工程 、房地产系列课 套餐会员, 免费听课 开通套餐会员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购买咨询
课程介绍
课程章节
课程导图
学员答疑

课程前言

工程建设领域质量纠纷频发,涉及合同履约、工程款支付、鉴定程序、损失认定等多环节、全链条的复杂博弈。尤其在当前建筑产业政策频繁调整、业主与承包方矛盾结构变化的背景下,法律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诉讼代理,更需要律师具备系统识别风险、主导争议解决、把控技术细节的专业能力。

无论是代理发包人主张损失赔偿、推动质量鉴定、审查合同风险,还是为承包人应对工程款拖欠、提出合理抗辩、优化索赔策略,律师都必须深刻理解质量争议的底层逻辑、归责体系与鉴定实务要点。本课程正是为法律人全面掌握工程质量案件中的关键节点、攻防要点和实战思维而设计,填补实务经验与专业规范之间的认知断层。

主讲人:魏志强律师

北京市中伦(南京)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造价工程师、一级律师。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招投标顾问、首批江苏省财政厅PPP专家库专家、江苏省律协PPP人才库人才、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东南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工程法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建筑业协会理事、南京招标投标协会理事等。

钱伯斯大中华区指南2025建设工程领域全国性榜单上榜律师、2022-2024年度Benchmark Litigation中国榜单建设工程和房地产“诉讼之星”、2020-2025 年The Legal 500 亚太地区“特别推荐”律师、2020-2022年度华东地区建筑企业优秀法律工作者、2019-2024年度南京市优秀建设工程房地产业务律师、2014年ENR(美国《工程新闻纪录》)/建筑时报 “最值得推荐的60位中国工程法律专业律师”。

深耕于争议解决、工程项目开发、投资并购与公司治理法律服务20余年。涉及金融、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能源电力、交通及环境保护工程、水利及海洋工程、工业制造业。

课程特色

1. 实务导向,立足律师工作场景:全课程以律师代理实务为核心展开,围绕“质量认定标准→举证与反制→鉴定程序→损失量化→责任划分→争议解决路径”六大关键环节进行系统拆解,覆盖从合同履行初期到结算审计、再到诉讼裁判的全过程策略。

2. 典型案例贯穿始终,裁判逻辑精准拆解:涵盖超20个裁判案例,囊括最高法院与各高级法院的最新判决,从新能源项目、PPP工程、相邻损害到漏水瑕疵与地下挖掘纠纷,全面复现各类高频争议场景,让学员在真实语境中理解证据、责任、举证与抗辩的落点。

3. 数据支持 × 工程规范 × 鉴定规则三线并重:深度解析《建筑法》《民法典》与建设工程司法解释,辅以《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等实务依据,帮助律师厘清质量缺陷的认定边界、修复造价的计量口径以及鉴定意见的有效质证方式。

4. 适配新类型工程与前沿争议:特设章节聚焦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工程质量纠纷、绿色建筑验收难题、发包人擅自使用后的责任边界、保修期责任免除问题等前沿议题,帮助律师预判新型风险、前置解决策略。

学习收获

1.构建系统的工程质量争议处理框架:从问题识别、证据固定、鉴定申请到损失评估,搭建起一套专业、可操作、可复制的代理路径。

2.掌握关键环节的实操技能:学会撰写高质量的质量告知函、制定合理的鉴定申请方案、拆解修复造价报告、应对未验先用法律攻防。

3.提升质量鉴定与责任抗辩能力:理解工程技术语境下的法律规则与证据逻辑,有效参与专家质证、提出反证意见,提升代理胜诉率。

4.强化工程争议谈判与诉讼筹谋能力:清晰区分抗辩与反诉路径、掌握工程款与质量责任联动策略,为客户实现实质性争议解决。

5.精准服务承包人 / 发包人不同立场:无论站在哪一方立场,都能提出有理有据、有专业深度的代理方案,有效助力客户防范风险、化解危机。

质量问题的多维度界定与行业新形态

01
工程质量争议的底层逻辑与前沿趋势

第一节::量问题的多维度界定与行业新形态

一、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司法认定

1.已竣工工程:以竣工验收文件为依据

2.未竣工工程:以节点验收文件推定

3.未经验收擅自使用

4.司法鉴定:专业争议解决路径

二、工程质量未达约定标准的司法认定

1.约定标准 vs 国家强制性标准

2.新型建筑质量标准特殊性

三、新能源及PPP项目的质量争议新特点

1.新能源工程(光伏/风电)

案例:(2019)最高法民终969号

2.PPP项目

案例:(2016)苏民终407号

第二节:质量问题的归因分析与责任主体图谱

一、不同情形下承担责任的主体及方式

1. 责任主体排查表

2. 各主体责任承担方式

(1)发包人

(2)承包人

(3)勘察设计单位

(4)监理单位

(5)分包单位

3.律师代理质量纠纷要点

二、相邻施工的第三方损害责任

1.相邻损害防免关系的种类

2.相邻损害防免关系的法律效果

3.侵权纠纷法律规定

4.司法实践

5.相邻关系与侵权关系竞合时如何选择?

6.外部侵权与内部责任的关系

02
证据攻防与鉴定实务的全流程拆解

第三节:举证责任分配与鉴定申请策略

一、初步证明

1.本证与反证

2.工程质量鉴定举证责任分配类型

3.单方委托出具的专业性意见的处理

二、因果关系抗辩

1. 设计缺陷责任

2. 甲供材问题

3. 指定分包

三、责任比例划分

1.多主体过错的责任比例划分

四、直接损失量化

1. 修复费用评估维度

第四节:司法鉴定的全流程把控

一、鉴定申请不予准许的情形

1.法律依据

2.典型案例

二、对鉴定人的尽调

1.鉴定人确定方式

2.鉴定人资质及过往案例查询方法

3.鉴定人回避情形调查

三、特定情形下的司法鉴定申请要点

1.鉴定申请书核心条款

2.竣工验收之后的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鉴定

(1)检测类型区分

(2)抽样规则

3.竣工验收之后的屋面工程质量鉴定——漏水原因鉴定

03
分阶段代理策略与实战场景模拟

第五节:发包人发现质量问题后的处理

一、应急处理清单

1. 24小时内应急措施

2. 72小时内责任排查与损失评估

二、发包人如何自行委托机构出具鉴定报告

1. 案例解析

2.自行委托的鉴定报告,能否作为认定质量责任的依据?

三、发包人纠纷处理的谈判策略

1.发包人擅自使用工程时后,双方应如何谈判

第六节:庭审核心争议点攻防及应对策略

一、发包人主张质量责任的形式

1.抗辩还是反诉?

案例:(2019)最高法民终3号

二、对鉴定报告的质证

三、未验先用的法律后果

1.工程质量不合格时的先履行抗辩权

2.实务中的未经验收擅自使用问题

3.发包人擅自使用是否可以免除承包方的保修义务

四、未验先用的责任边界

1.代理发包人:举证 “使用部分与质量问题无关”

2.代理承包人:如何举证发包人擅自使用

04
损失认定与商业价值修复

第七节:直接损失的认定及损失量化的多维计算与举证技巧

一、质量问题的直接损失的范围

1.修复方案审核要点

2.修复造价鉴定报告审核要点

3.其他直接费用

二、质量问题的多维损失(间接损失)计算

1.租金损失、延期开业损失

2.房屋贬值损失

第八节:争议解决的多元化路径选择

一、各争议解决路径的适用场景及优劣分析

1. 诉讼:权威性强但周期长

2. 仲裁:专业高效但费用高

3. 争议评审:灵活快速(如北仲/贸仲规则)

二、仲裁员视角下的专家证人陈述技巧

1.庭前准备

2.陈述内容

3.攻防策略

三、企业合规指引

1.发包人质量风险防控要点

2.承包人质量风险防控要点

第1节 : 质量问题的多维度界定与行业新形态
课时1 : 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司法认定
13分钟
课时2 : 工程质量未达约定标准的司法认定
3分钟
课时3 : 新能源及PPP项目的质量争议新特点
22分钟
第2节 : 质量问题的归因分析与责任主体图谱
课时4 : 不同情形下承担责任的主体及责任承担方式
29分钟
课时5 : 相邻施工的第三方对建筑物的损害的责任承担
43分钟
第3节 : 举证责任分配与鉴定申请策略
课时6 : 初步证明
14分钟
课时7 : 因果关系抗辩
6分钟
课时8 : 责任比例划分
4分钟
第4节 : 司法鉴定的全流程把控
课时9 : 鉴定申请不予准许的情形
9分钟
课时10 : 对鉴定人的尽调
9分钟
课时11 : 特定情形下的司法鉴定申请要点
1小时5分钟
第5节 : 发包人发现质量问题后的处理方式
课时12 : 发包人应急处理清单
22分钟
课时13 : 发包人如何自行委托机构出具鉴定报告
22分钟
课时14 : 发包人纠纷处理的谈判策略
2分钟
第6节 : 庭审核心争议点攻防及应对策略
课时15 : 发包人主张质量责任的形式
12分钟
课时16 : 对鉴定报告的质证
5分钟
课时17 : 未验先用的法律后果
25分钟
课时18 : 未验先用的责任边界
18分钟
第7节 : 直接损失的认定及损失量化的多维计算与举证技巧
课时19 : 质量问题的直接损失的范围
58分钟
课时20 : 质量问题的多维损失(间接损失)计算
14分钟
第8节 : 争议解决的多元化路径选择
课时21 : 各争议解决路径的适用场景及优劣分析
25分钟
课时22 : 仲裁员视角下的专家证人陈述技巧
6分钟
课时23 : 企业合规指引
9分钟
发表
讲师介绍
北京市中伦(南京)律师事务所 权益合伙人

北京市中伦(南京)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造价工程师、一级律师。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招投标顾问、首批江苏省财政厅PPP专家库专家、江苏省律协PPP人才库人才、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东南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工程法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建筑业协会理事、南京招标投标协会理事等。

钱伯斯大中华区指南2025建设工程领域全国性榜单上榜律师、2022-2024年度Benchmark Litigation中国榜单建设工程和房地产“诉讼之星”、2020-2025 年The Legal 500 亚太地区“特别推荐”律师、2020-2022年度华东地区建筑企业优秀法律工作者、2019-2024年度南京市优秀建设工程房地产业务律师、2014年ENR(美国《工程新闻纪录》)/建筑时报 “最值得推荐的60位中国工程法律专业律师”。 

深耕于争议解决、工程项目开发、投资并购与公司治理法律服务20余年。涉及金融、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能源电力、交通及环境保护工程、水利及海洋工程、工业制造业。

Android

下载

App Store

下载

收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