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继续在手机上浏览学习




本课程聚焦劳动争议领域 20 大实务热点与疑难问题,通过对员工离职追偿、劳动合同效力、混同用工、薪酬争议、工伤解除等典型案件的深度剖析,系统梳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判规则、证据要求与实务应对策略。课程融合讲师十余年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经验与海量司法案例研究成果,为律师呈现从 “争议焦点识别” 到 “裁判思路预判” 再到 “实务操作落地” 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帮助律师快速掌握劳动争议案件办理的核心技能,有效提升在该领域的法律服务竞争力。
知行法律特聘讲师,员工关系实战导师,高级人力资源法务师,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
现任多家企业人力资源法务顾问,主讲的劳动法课程全网收听人次超10万次。
拥有千余场企业劳动法培训经验。
1. 案例典型性与剖析深度并重:精选劳动争议领域具有标杆意义的典型案例(涵盖教培、客运、互联网等多行业场景),并非浅尝辄止的案例解读,而是从律师代理视角,拆解 “证据链构建、法律条款适用、裁判倾向预判” 等关键环节,例如针对 “员工违法离职追偿”,不仅分析赔偿情形,更教您如何结合行业特性完成损失举证,让您在同类案件办理中精准把握胜诉关键。
2. 实务操作针对性强:聚焦律师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实际操作需求,从 “案件检索策略、文书撰写技巧、庭审攻防要点” 到 “特殊场景应对(如三期员工协商解除、工伤员工过失解除)”,全程提供可落地的实务指引。例如针对 “虚假入职信息的合同无效争议”,直接给出三种解雇方案的适用条件与风险边界,助力您将知识快速转化为办案能力。
3. 内容系统性与时效性兼具:课程内容以劳动争议全流程争议点为脉络(从入职到离职、从合同履行到权益救济),形成 “点 - 线 - 面” 结合的知识体系;同时紧跟司法裁判最新趋势,解析 “混同用工、默示变更、长期两不找” 等新型争议的裁判规则,确保您掌握的办案思路与实务操作始终贴合最新司法实践。
1. 员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哪些?
2. 未提前30天通知及未办理交接,单位如何追偿?
3. 新入职的技术人员跳槽,致使项目终止,单位能索赔吗?
4. 以教培行业、客运行业等为例,看损失如何举证?
5. 提前约定违法离职的赔偿数额,能否作为追偿的依据?
1. 虚假信息入职的三种解雇方案分别是什么?
2. 为什么说虚假学历入职,不一定构成欺诈订立合同?
3. 员工入职N多年后,发现履历造假,能否过失辞退?
4. 履历信息缺失、夸大其词,是否构成欺诈导致合同无效?
5. 无效的劳动合同,能否减发员工的劳动报酬?
1. 混同用工与双重用工在司法实践中有何区别?
2. 给同一老板两家公司工作,能否主张双份工资?
3. 未签合同且混同用工,员工该向谁主张权益?
4. 轮流换签合同主体,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不变,法院将如何认定?
1. 协议中约定的经济补偿过低,员工签字后能否反悔?
2. 协议中约定“双方再无其他争议”是否有效?
3. 三期、工伤职工签订协议后反悔的,能否主张撤销?
4. 劝退员工时言语不当,是否会推翻解除协议的效力?
1. 未办理离职手续,直接停缴社保是否意味着劳动关系解除?
2. 未与员工协商,换个公司上保险,是否意味着违法解除?
3. 与领导吵架说“不干了”算提出辞职吗?
4. 员工提前30天申请离职,企业40天后按自辞办理为何违法?
5. 劳动合同解除确认之诉中,司法审判观点?
1. 薪酬争议的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有何区别?
2. 员工在职或离职后主张劳动报酬的时效区分?
3. 拖欠与克扣劳动报酬,时效起算的差异?
4. 特殊收入的仲裁时效(年休假工资、二倍工资、工伤待遇、法定福利等)?
1. 员工不辞而别,N多年后是否还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2. 如法院判决劳动关系中止,是否需要给员工补缴社保?
3. 员工N多年后与单位确认劳动关系,企业能否采取时效抗辩?
4. “长期两不找”期间,企业破产清算,是否支付员工经济补偿?
1. 法官眼里,什么情形能认定员工不胜任工作?
2. 强制正态绩效分布,是否足以支撑不胜任的结论?
3. 为什么法院支持末位淘汰调岗,确不支持不胜任解除?
4. 岗位职责、考核指标、结果送达对不胜任认定的作用?
5. 绩效考核制度及绩效协议在提交证据时的注意事项?
1. 员工当年未满12个月不发年终奖是否合理?
2. 公司发年终奖时,员工离职,该奖金能否不发放?
3. 公司以经营业绩下滑为由,停发年终奖,是否合法?
4. 公司年年发年终奖,但合同中未曾有约定,后续是否有权停发?
5. 约定企业视经营情况发放,开庭时如何举证?
1. 将体检或背调作为Offer的生效要件是否合法?
2. Offer与劳动合同产生冲突如何解决?
3. 撤销Offer,员工已花费的体检、交通、租房费等是否需要赔偿?
4. 未撤销Offer,延后入职时间,是否构成缔约过失责任?
1. 降级是否等同调岗,连续降级是否具备合理性?
2. 项目到期,岗位不变调整到关联企业,是否需要协商?
3. 某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变更工作内容及工作地点,如何处理?
4. 断续休病假员工影响工作连续性,企业能否调岗?
5. 女员工产假结束后岗位被顶替,如何处理调岗?
1. OA上向员工征求意见,未得到回复,是否算履行民主程序?
2. 钉钉软件上显示的“已读”,能否有效证明员工已查看制度?
3. 企业局域网保存的规章制度,为何要履行公证程序?
4. 涉及派遣用工的,派遣及用工单位如何举证民主公示?
1. 不开具解除证明,影响员工找工作,能否向企业索赔?
2. 解除证明写不良评语,员工能否主张损失索赔?
3. 因未出具解除证明,无法办理失业金,公司是否需要赔偿?
4. 解除通知、解除协议能否替代解除证明,法律意义有何不同?
1. 对于违规致伤的员工,公司是否具备解除权利?
2. 工伤评残的员工,能因公司撤销部门,实施辞退吗?
3. 员工停工留薪内在宿舍严重违规,单位能否解雇?
4. 劳动能力鉴定结束后,员工不复工,公司能否解雇?
1. 给员工调岗降薪,员工一个月内未提议,是否视为默认?
2. 约定“工资发放后5日内不提异议视为认可”,能否作为默示的依据?
3. 为什么说认定默示变更,需要单位举证协商一致的证据?
4. 默示行为与怠于维权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
1. 公司规定员工不能兼职,发现即辞退,是否合理?
2. 员工在休息日兼职,未对公司造成影响,能否将其解雇?
3. 员工用自己的身份证注册公司,能否成为兼职的证据?
4. 解雇兼职员工,是否需要举证员工与新单位之间构成劳动关系?
1. 单位未缴保险,员工看病无法报销,如何向单位索赔?
2. 未缴纳生育保险,导致员工无法享受生育待遇,看公司如何赔偿?
3. 因单位缴纳保险年限不足,导致员工无法办理退休,如何主张赔偿?
4. 因缴费基数过低,导致工伤待遇下降,员工能否主张损失索赔?
1. 因招聘歧视主张精神赔偿能否得到支持?
2. 未经核实以严重违规辞退员工,看员工如何主张名誉权侵权?
3. 将解除通知以明信片的方式邮寄给员工,能否主张隐私权侵权?
4. 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看客户如何进行维权?
5. 职场性骚扰类案件的定性及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1. 安排员工在家线上值班,能否主张加班费?
3. 休息日培训、团建是否属于加班?
4. 出差在途时间,是否视为加班?
5. 工作时间内待命的时间段,是否全部视为加班?
1. 公司单方制定的竞聘管理制度是否合法有效?
2. 实行岗位聘任制的企业,聘期满后,各级人员何去何从?
3. 竞聘不成功进入待岗、发放最低工资是否合法?
4. 竞聘不成功的员工,单位能否直接进行辞退?
5. 员工不参与竞聘报名,能否视为严重违规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