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继续在手机上浏览学习




2025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正式施行,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判逻辑正迎来新一轮重构。从用工主体责任的穿透认定到涉外用工的特殊规则,从二倍工资的计算边界到竞业限制的效力判定,新规的每一条款都深刻影响着律师办案的思路与策略,也对法律实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课程以“实战破局”为核心导向,精准对接律师办案的真实需求。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最高法典型案例、司法实践中的真实纠纷场景深度融合,拆解高频劳动争议模块的裁判逻辑与适用要点。
不同于常规解读课程,我们不仅聚焦条款本身,更直击律师办案的核心痛点 —— 从各地司法裁判差异的精准把控,到抗辩策略的实操设计,从合规表单的规范模板到胜诉关键证据的举证技巧,形成“条款解读——案例拆解——策略输出——工具落地”的完整闭环。
知行法律特聘讲师,员工关系实战导师,高级人力资源法务师,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
现任多家企业人力资源法务顾问,主讲的劳动法课程全网收听人次超10万次。
拥有千余场企业劳动法培训经验。
1、非法分包下的工伤责任认定:承包人、分包人、劳动者的责任边界
2、挂靠用工的法律后果:被挂靠单位如何避免“背锅”?
3、关键问题:“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如何界定?是否需先认定劳动关系?
1、外国人劳动关系认定3大条件:永久居留、工作许可、手续合规的实操标准
2、外企常驻代表机构的诉讼主体资格:如何应对员工追责?
3、外国人就业手续、劳动合同签订、社保缴纳的特殊注意事项
1、多关联单位交替用工的劳动关系确认规则:有合同按合同,无合同看实际履行
2、借调、混同、双重用工的核心区别与法律风险
3、典型案例:关联企业“一套人马多块牌子”,法院如何判定实际用人单位?
1、法律明确:弃保约定无效,但企业可追回已支付的社保补贴
2、实操工具:《薪资结构确认单》《自愿弃保协议》的规范设计
3、员工“被迫离职”经济补偿的抗辩要点:催告程序如何合规操作?
1、二倍工资计算标准:按月计算、不满一月按实际工作日折算的实操细节
2、法定抗辩情形:不可抗力、劳动者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举证要点
3、 过大抗辩思路:从“视为无固定期限”到“仲裁时效届满”的全场景应用
1、4种情形视为“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合同”:延长、续延、换签主体等风险点
2、各地司法差异:深圳、江苏、北京、山东等地的特殊裁判规则
3、合同到期后继续用工的处理:1个月内未签合同的法律后果与应对
1、“特殊待遇”的界定:办理户口、提供住房、发放安家费等是否构成服务期对价?
2、劳动者提前解约的赔偿责任:按实际损失、履行年限、过错程度的合理确定
1、竞业限制生效前提:劳动者必须知悉、接触商业秘密
2、范围、地域、期限的合理性判断:与保密事项“不相适应”部分无效
3、在职竞业限制的合法性:高管、技术人员在职期间的竞业义务无需额外补偿
1、 6种“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法定情形:合同期满、单位破产、劳动者入职新单位等
2、 恢复劳动关系的7大抗辩思路:从岗位替代性到双方信赖基础的丧失
3、违法解除后继续履行前的工资支付标准:按正常劳动工资支付的操作细节
1、 法律强制性:未做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解除合同可被认定无效
2、 例外情形:诉讼中完成体检且未患职业病、劳动者无正当理由拒检的处理
1、 旧规废止:“享受养老待遇按劳务关系处理”不再适用,超龄用工权益保障新规则
2、《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的核心影响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