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专题课互联网诉讼12讲:全业务线案件拆解与应诉策略
扫码登录学习

可以继续在手机上浏览学习

平 台 价 : ¥199 299元
上线时间 : 2025年7月
课程时长 : 5小时10分钟
特色服务 : 1年学习期 | 案例解析 | 175页课件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购买咨询
课程介绍
课程章节
课程导图
学员答疑

课程前言

课程围绕互联网公司常见诉讼场景与核心痛点展开,系统拆解全业务线案件的处理逻辑与应对策略。

贴合互联网诉讼“技术驱动、变化快、影响广”的特点,兼顾法务与律师视角,从策略到执行、从取证到应诉,全面覆盖互联网诉讼全流程实务难点,助力学员掌握“赢在策略、胜在执行”的核心能力,是互联网公司法务、争议解决律师提升业务水平的必备指南。

主讲人:曲凌刚 律师

目前为立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执业律师、执业专利代理师。

曲律师曾先后就职于北京市某法院知识产权庭、某世界 500 强央企,并且曾在某头部互联网公司工作近 7 年。

在互联网公司任职期间,曲律师处理过全业务线案件,程序包括刑事控告、行政投诉、民事诉讼等。民事诉讼案件类型既包括重大诉讼案件,也包括常规的平台型诉讼案件,重大诉讼及产品线诉讼案件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数据不正当竞争、软件著作权及技术秘密、社交产品个人信息/隐私诉讼、互联网平台常规著作权、名誉/商誉保护、电商、直播、生活服务、社交产品、游戏、小程序等。

曲律师拥有“法律+计算机”复合教育背景,对于处理互联网诉讼有专业上的优势。目前专注于解决软件/互联网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对与互联网有关的企业数据/个人信息类问题以及软件开发、开源软件合规、程序员从业法律风险应对等可以提供全面综合法律解决方案。

曲律师目前担任《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合规指南》团体标准起草人。

课程大纲

01
互联网诉讼的策略制定和实施

一、互联网公司有哪些常见诉讼?

(一)竞品类诉讼:诉讼法务绩效增长点?

1.诉讼主体

(1)大公司之间

(2)大公司与中小公司

(3)中小公司之间

2.诉讼地位

(1)主动出击

(2)被动应诉

3.诉讼类别

(1)竞争及垄断类

(2)知识产权类

(3)名誉、商誉

(4)个人信息类

(二)自身业务类:诉讼法务工作基本盘?

1.业务性质决定诉讼类型

2.网络平台基本类型诉讼

(1)通知-删除类

(2)账号类

(3)广告类

(4)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

(三)内部员工类:诉讼法务硬着头皮干?

(1)劳动争议类

(2)员工违法犯罪类

二、影响互联网诉讼策略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一)诉讼目的决定诉讼策略

1.对于诉讼发起方:诉讼只是手段,赚钱才是目的

2.对于被动应诉方:打赢不是目标,拖住才是本事

(二)互联网诉讼策略制定考量的基本因素

1.核心因素:对基本业务模式有影响吗?

2.舆论影响:输了官司但赢了网络舆情?

3.政府监管:说出去的口径就像泼出去的水?

4.其他案件:协同才能降本增效?

5.回归案件本身:放心大胆去干就够了?

三、互联网诉讼策略如何制定和落地实施

(一)主诉:先取证再定策略?

(二)应诉:先搞懂业务模式再定策略?

(三)谁来执行策略?律师还是法务?

(四)互联网公司如何选定诉讼律师?

02
互联网诉讼取证及管辖

一、互联网大公司的取证策略

(一)不只是为诉讼而取证

(二)竞品取证随时储备

(三)取证过程及提交需要严格评估

二、互联网诉讼取证技术及工具

(一)数据抓包取证

(二)蜜罐/投毒取证

(三)CDN服务器IP取证

(四)VPN “翻墙”取证

三、互联网诉讼案件的管辖

(一)大公司拉管辖的方式花样百出?

1.全国设立公司拉管辖?

2.随意更改产品开发者、运营者?

3.应用商店无辜“陪跑”诉讼?

(二)互联网诉讼都属于互联网法院管辖?

(三)平台《用户协议》管辖条款都有效?

(四)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有哪些不一样的规定?

(五)其他网络侵权行为原告住所地都可以管辖?

1. 其他著作权纠纷

2.商标、专利纠纷

3. 不正当竞争纠纷

4. 人格权纠纷

03
互联网诉讼行为保全的申请与应对

一、互联网诉讼行为保全的特点

(一)2018年以前没有多少公司申请

(二)头部互联网公司出镜率高

(三)不正当竞争案件占比高

(四)涉及软件、手机APP、游戏等申请成功率高

(五)行为保全执行难度大

二、互联网诉讼行为保全应对策略

(一)行为保全与先予执行、证据保全、财产保全的区别

(二)行为保全的最佳提出时机

(三)法院审查时间48小时真的够用吗?

(四)被申请人及时停了行为,法院还需要作出裁定吗?

(五)被申请人应对行为保全“三板斧”

三、互联网诉讼反向行为保全的提出与应对

(一)有哪些反向行为保全的案例?

1.最高法院拖把实用新型专利案

2.阿胶糕包装盒恶意投诉案

(二)申请人提出反向行为保全的诉讼依托?

1.确认不侵权之诉

2.侵权之诉

(三)反向行为保全的管辖及被申请人选择?

1.管辖法院

2.被申请人及请求行为

(四)申请反向行为保全的时间点?

1.非电商类

2.电商类

(五)作为电商平台应该如何应对?

1.配合申请人举证

2.妥当采取措施

3.积极争取免责认定

04
互联网诉讼损害赔偿精细化计算举证与应对

一、互联网诉讼损害赔偿的特点

(一)原告获客成本高

(二)被告通过劫持流量、抓取数据获利

(三)取证及举证难度大

二、原告如何举证才能获得高额赔偿?

(一)精选关键指标、列好算式

(二)用好三个报告会有惊喜

(三)找出被告证据中的bug

(四)不积极举证,可能少赔

三、被告如何抗辩才能少赔或者不赔?

(一)主诉被诉案件口径需通盘考虑,防止遭“反噬”

(二)能不披露自身获利证据就尽量不要披露

(三)收紧对外宣传口径,防止过于“自吹自擂”

(四)尽量配合法院工作,避免被“不利推定”

05
互联网企业流量与数据诉讼的进攻与防守

一、互联网企业争夺的数据有哪些?

(一)原始网络数据

1、网络用户身份数据

2、网络用户行为痕迹数据

3、网络用户生产数据

(二)衍生网络数据

二、互联网企业间争夺流量和数据的具体方式

(一)流量劫持

1、域名劫持

2、数据劫持

3、混淆劫持

(二)数据抓取/爬取

1、抓取的具体方式

2、Robots协议与robots.txt文件

三、热眼旁观“互联网数据大户”如何赢得诉讼

(一)一边是竞争对手,一边是“黑灰产”?

(二)流量和数据价更高,打的就是个高额赔偿?

(三)调解也不是没可能?

四、被告赔钱但夺得流量和数据,也值了?

(一)拖住诉讼,继续抢流量?

(二)大不了就废掉涉诉产品?

(三)实在不行还可以起诉数据大户“垄断”?

06
互联网个人信息诉讼中的热点与难点分析

一、互联网个人信息诉讼的特点

(一)原告属于“真用户”的并不多

(二)新产品更容易被盯上

(三)涉诉内容大多与技术相关

(四)案由既包括个人信息,也包括隐私权

二、个人信息诉讼高频发生类型

(一)通讯录好友推荐

(二)个人账号相关信息

(三)地理位置信息

(四)关联公司共享个人信息

(五)个人信息查阅/复制/删除

三、个人信息诉讼中的难点

(一)原告的难点:如何举证?

(二)被告的难点:《隐私政策》能否经得起考验?

(三)法院的难点:没有类似案例可参考?

07
互联网平台型著作权讼应对策略

一、常规平台型著作权诉讼处理流程

(一)排查核实案件信息

(二)下架公证

(三)披露用户信息

二、竞品平台型著作权诉讼应对策略

(一)平台对涉嫌侵权的影视剧内容能否拦截、过滤

(二)平台的功能设置是否会导致其不再是“平台”?

(三)对方也是平台的,如何反击?

三、超越“平台”无法适用“避风港”原则的例外情形

(一)平台自行上传内容

(二)平台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

(三)平台对用户上传内容二次分发

08
互联网相关软件著作权诉讼中的疑难问题分析

一、原告如何主张

(一)软件著作权还是商业秘密?

(二)软著登记是否可以单独证明权属?

(三)原告如何取证?

二、被告如何应对

(一)是否提交源代码?

(二)如何进行抗辩

提交源代码登记自证清白

(三)如何切割关系?

三、源代码鉴定比对相关问题

(一)不同编程语言能比对吗?

(二)目标程序如何比对?

(三)一定要鉴定吗?

四、净室开发

09
与AI相关互联网企业诉讼风险识别与应对

一、AI工具使用企业:如何避免员工泄露商业秘密或侵权

(一)员工不仅会泄露自己的秘密,还可能泄露公司的秘密

1、四组数据

2、三个实例

3、一个案例

(二)员工不仅会泄露“好数据”出去,还可能把“坏数据”引进来?

1、法律虚假案例/法条

2、引入传染性开源代码

3、因为AI工具偏见,引发企业PR危机?

二、AI工具使用企业:如何使成为AI作品的合法权利人

(一) 企业如何才能成为AI作品的合法权利人?

(二)员工使用AI工具编写的软件,企业能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吗?

10
持续更新中
第1节 : 互联网诉讼的策略制定和实施
课时1 : 互联网公司有哪些常见诉讼?
15分钟
课时2 : 影响互联网诉讼策略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7分钟
课时3 : 互联网诉讼策略如何制定和落地实施?
5分钟
第2节 : 互联网诉讼取证及管辖
课时4 : 互联网大公司的取证策略
6分钟
课时5 : 互联网诉讼取证技术及工具
14分钟
课时6 : 互联网诉讼案件的管辖
20分钟
第3节 : 互联网诉讼行为保全的申请与应对
课时7 : 互联网诉讼行为保全的特点
9分钟
课时8 : 互联网诉讼行为保全应对策略
8分钟
课时9 : 互联网诉讼反向行为保全的提出与应对
13分钟
第4节 : 互联网诉讼损害赔偿精细化计算举证与应对
课时10 : 互联网诉讼损害赔偿的特点
7分钟
课时11 : 原告如何举证才能获得高额赔偿?
11分钟
课时12 : 被告如何抗辩才能少赔或者不赔?
11分钟
第5节 : 互联网企业流量与数据诉讼的进攻与防守
课时13 : 互联网企业争夺的数据有哪些?
5分钟
课时14 : 互联网企业间争夺流量和数据的具体方式
8分钟
课时15 : 热眼旁观“互联网数据大户”如何赢得诉讼
4分钟
课时16 : 被告赔钱但夺得流量和数据,也值了?
3分钟
第6节 : 互联网个人信息诉讼中的热点与难点分析
课时17 : 互联网个人信息诉讼的特点
6分钟
课时18 : 个人信息诉讼高频发生类型
10分钟
课时19 : 个人信息诉讼中的难点
6分钟
第7节 : 互联网平台型著作权诉讼应对策略
课时20 : 常规平台型著作权诉讼标准处理流程
12分钟
课时21 : 竞品平台型著作权诉讼应对策略
9分钟
课时22 : 平台无法适用“避风港”原则的例外情形
4分钟
第8节 : 互联网相关软件著作权诉讼中的疑难问题分析
课时23 : 原告如何主张及取证
9分钟
课时24 : 被告如何应对及抗辩
6分钟
课时25 : 源代码鉴定比对相关问题
5分钟
课时26 : 净室开发
2分钟
第9节 : 与AI相关互联网企业诉讼风险识别与应对
课时27 : 如何避免员工泄露商业秘密或侵权
12分钟
课时28 : 如何使成为AI作品的合法权利人
6分钟
第10节 : 互联网电商及生活服务诉讼中的常见问题
课时29 : 互联网电商诉讼的特点
5分钟
课时30 : 互联网电商诉讼中的常见问题
8分钟
课时31 : 本地生活服务诉讼应对策略
7分钟
第11节 : 互联网广告及直播类诉讼应对策略
课时32 : 互联网广告类诉讼应对策略
11分钟
课时33 : 网络直播类诉讼应对
8分钟
第12节 : 互联网用户账号诉讼中的热点问题
课时34 : 用户账号权属、变更类诉讼中的热点问题
8分钟
课时35 : 用户账号封禁类诉讼应对
6分钟
课时36 : 平台协助法院执行类案件举例
2分钟
发表
讲师介绍
立方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执业专利代理师

曾先后就职于北京市某法院知识产权庭、某世界 500 强央企,并且曾在某头部互联网公司工作近 7 年。

在互联网公司任职期间,曲律师处理过全业务线案件,程序包括刑事控告、行政投诉、民事诉讼等。民事诉讼案件类型既包括重大诉讼案件,也包括常规的平台型诉讼案件,重大诉讼及产品线诉讼案件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数据不正当竞争、软件著作权及技术秘密、社交产品个人信息/隐私诉讼、互联网平台常规著作权、名誉/商誉保护、电商、直播、生活服务、社交产品、游戏、小程序等。

曲律师拥有“法律+计算机”复合教育背景,对于处理互联网诉讼有专业上的优势。目前专注于解决软件/互联网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对与互联网有关的企业数据/个人信息类问题以及软件开发、开源软件合规、程序员从业法律风险应对等可以提供全面综合法律解决方案。

曲律师目前担任《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合规指南》团体标准起草人。


Android

下载

App Store

下载

收藏成功